WFU

2018/2/1

幫我 do 一針

「我腰很痛,那邊幫我 do 一針,好嗎?」長期腰痛的阿姨治療時突然打斷我。
註:do 是台語的戳、或寫作「揬」,唸做 tu̍h。




有痛的地方就 do ? 


在疼痛處取穴下針,中醫稱這些穴為「阿是穴」,阿是穴名稱由來常見說法是因按壓病人痛處,病人呼喊「啊」的一聲並且說「是是是…」,故稱為阿是穴;另有人考據「阿」在古代是痛的意思而非狀聲詞、或語助詞。

阿是穴的概念,在《靈樞‧經筋》中提到「以痛為俞」;而唐代孫思邈在《千金要方》記載「吳蜀多行灸法,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當其處,不問孔穴,即得便快或痛,即云『阿是』。灸刺皆驗。」都是古書中提到針對痛處針灸的記載。在酸痛處捏捏掐掐、敲敲打打是人體很自然的動作,就算是小朋友跌倒了,也會「呼呼」撞到地面的身體。

雖然阿是穴或是在痛處直接下針很好用,是不是一定要在痛處下針嗎?是不是在痛處下針一定有最佳療效呢?


What 針灸 can do?


中醫對疼痛的解釋最常落入兩個原因:「不通則痛」及「不榮則痛」。不通,指經絡受邪氣所阻、氣血凝滯不能運行產生的疼痛;不榮,是指臟腑功能低下,氣血虧損而引起疼痛。幾乎所有疼痛都可以用氣血不通、不榮解釋。

疼痛,尤其是長期、慢性疼痛,現代醫學提出疼痛惡性循環解釋,先撇開心理層面因素,單就生理層面來說。一開始,肌肉組織受傷產生疼痛帶來局部的「肌肉緊繃」,局部肌肉張力上升而壓迫血管造成周邊組織血液「循環不良」,循環變差影響受傷組織的修補、新陳代謝,造成組織周邊代謝廢物累積,更進一步惡化為「肌肉發炎」,發炎加重疼痛讓人不敢活動受傷部位而「動作受限」,不活動後肌肉更緊繃、血液循環更差,演變為惡性循環。

現代醫學的疼痛循環與中醫的「不通」、「不榮」基本概念一致。透過處理疼痛循環上的每個點,就可以打斷惡性循環,避免惡化、緩解疼痛;如果處理多個點,會帶來更好的療效,而針灸就是一個可以多點治療,解決不通、不榮的方法。


How does 針灸 do?


針灸如何一一打破腰痛的惡性循環

肌肉緊繃

阿姨來的時候,膀胱經腰部肌肉緊繃,在《靈樞‧經筋》:「足太陽之筋,起於足小趾,上結于踝,邪上結于膝,其下循足外側,結于踵,上循跟,結於膕;其別者,結于腨外,上膕中內廉,與膕中并上結于臀......。」這些結于...的地方多是關節或肌肉交接處,像是崑崙、承山、委中等穴位附近,可以觸摸找看看是不是也像腰部緊繃僵硬,按壓或下針就可以使腰部緊繃肌肉放鬆。

循環不良

循環不良可以從兩個方向討論:一是局部緊繃,二是推力不足,兩者都可能導致循環不良。在緊繃解除後,疼痛緩解不明顯,就可能是推力不足的問題。如果阿姨生意忙,中午隨便吃,可以加足三里調脾胃補氣,如果是阿姨本來心臟就有問題,或是天冷胸悶,就可以使用陽溪透太淵,或是少府穴增加心推動氣血的力量。

肌肉發炎

如果阿姨腰痛的是肌肉剛扭傷拉傷或是腰部摸起來熱熱腫腫,可以用膀胱經本經散熱的崑崙;可以常用瀉熱的曲池穴;也可以用通帶脈的足臨泣將熱往下帶;或用滎主身熱的概念,找對應的滎穴下針,除了本經滎穴之外,情志不暢配行間瀉肝火、飲食不節配内庭瀉胃火。

動作受限

如果肌肉已經放鬆,循環也改善,紅腫熱痛也減輕了,動作依然疼痛就可以使用對應針法,而全息元對應中的脊椎的位置相當於前臂小腸經。可先在小腸經上找筋結點,下針後請阿姨慢慢彎腰、活動數次,活動可以讓受傷部位的氣血得以流通,也讓阿姨對自己的腰背有信心。

除了上面的舉例外,腰背痛還有許多穴位可以選擇,只要認真尋找到腰背痛的可能原因,不論是長期體質、生活習慣的遠因或是意外事件、扭錯拉傷的近因,針灸都可以透過不同穴位治療,所以我們很少「哪痛 do 哪」。


Do. Or do not. There is no try.


阿姨還是跟我說:「醫師,幫我do一針,好嗎?上次很有效。」這樣該怎麼辦呢?

如果處理完其他遠處部位,檢查局部時發現異常,可能是筋結點、受傷後組織沾黏、或組織慢性發炎等,局部有下針的原因才會下針。每一針下針都有原因,也有預期的結果與修正方式,而沒有試試看的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