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1/12/25

早餐店老闆症狀解讀



 

早餐店老闆的手常常會麻麻,也會覺得手腕關節容易僵硬,轉動不順。顧煎台時間較長,就會出現掌指關節掌側疼痛及腕掌關節酸痛。騎機車來醫院的時候手麻會漸漸嚴重,停紅燈時就會需要甩甩手才能緩解。這篇文章就從症狀特性跟身體檢查來討論背後的臨床思路。

2021/12/3

不用吃藥不用針灸也會好





《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於燥溫寒暑風雨陰陽喜怒飲食居處,氣合而有形,得藏而有名。」

內經提到百病生成,一定有所原因,不論是四季、天氣、燥濕、寒熱的外界變化,或是身體陰陽不調、情緒無常、飲食不節、居住失常等,這些邪氣造成身體不同病症,影響臟腑功能從而產生不同疾病。

2021/11/20

疤痕針-案例分享






傷口已經癒合了,但疤痕依然影響著人體。

2021/11/12

病好不了,但是人非好不可





社會學家 Edward A. Suchman 將人生病的行為分成五個階段,第一是先感受疾病帶來的症狀,察覺身體的不適;第二階段是接受自己身為病人角色;第三是開始尋求醫療協助,尋找專業及治療方式;第四則為開始接受治療,轉化為較為依賴性的病人角色;第五是病癒及復健,回到日常生活。

2021/10/28

板機指治療案例






「板機指」是「手指屈肌腱狹窄性肌腱鞘炎」的俗稱,通常是手掌面的屈曲肌腱腫脹,影響了肌腱在腱鞘的正常滑動功能,而出現像扣板機一樣的動作。臨床案例的表現往往不會和教科書上寫的一樣,分享三個走進診間都說自己得了板機指的病人。

2021/6/9

做好「心」的疫調





「你還好嗎?」是我在診間最常問的第一句。

最近一陣子世界變化很大,生活習慣也大轉變,無法做跟以前一樣看似平常的活動。雖然太陽依然升起落下,時間一直消逝,每日一樣過活,但人生像是突然觸礁的小船卡在時間流裡,雖然看起來還好,但很難說出「我很好。」

2021/5/2

從 Mac 頭控指標雜談病人需求與輔具介入





macOS 在第10.15.4版後加進了頭控指標,相較於眼球追蹤或是搖桿滑鼠等需要附加設備或是安裝額外軟體,macOS提供了一種內建的輸入方式,透過鏡頭,讓有頭部控制能力的病人配合其他臉部動作也可以做到操作滑鼠。

2021/3/24

古典針灸筆記與臨床心得





過去學針灸,常常聽到各種歌訣,像是十總穴的「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或是玉龍歌「大便閉結不能通,照海分明在足中,更把支溝來瀉動,方知妙穴有神功。」有些針法可能會教導我們某些症狀就針某些穴位,某些疾病一定要下某組穴位,但是一個病症可能有很多原因,很多證型,爲什麼取穴只有一套?

好不了的踝扭傷





有位年輕女士來看診,她覺得腳踝怪怪很久了,主要問題是常常覺得腳踝不舒服,站久會痠痛。因工作要求需要穿高跟鞋,下班後腳踝,小腿都有痠脹感。

2021/3/22

醫生,這個有沒有效?





有時遇到病人問「醫生,OO治療有沒有效?」「醫生,你有沒有聽過OO療法?」再問病人詳細一點,病人可能會回答「別人傳給我的,我也不知道。」「群組好多人傳。」對於不熟悉的療法,我通常從幾個角度來給病人建議。

2021/3/14

健康在健康中獲得





希波克拉底說過「治癒病人之前,詢問病人是否願意放棄讓他生病的事物。」

2021/3/4

針灸治療的對應概念






針灸治療的取穴除了經絡理論之外,還有人體對應的概念,對應方式大概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局部對應整體,另一種是局部對應局部。

2021/3/2

病性針與病位針的治療思路-以肩頸僵硬為例





在治療時,很少會一聽到病症,立刻決定穴位,或是像書上寫某某疼用某穴,而是對病人仔細的望、聞、問、切後,彙整得到的資訊,再決定治療策略。有時資訊很多,一時不知如何下手,常會把問題分為病性與病位進行快速分析,相對應就會有病性針與病位針的治療思路。

2021/3/1

通經是甚麼?





「通經」是古典針灸的特色之一,人體的 12 條經絡互有聯繫,經絡之間可以互相協助,互通有無,當某經絡有所不足,透過處理其他經絡達到治療目的。

2021/2/22

收手針





之前有寫過開手針的文章,
第一針怎麼下?—主要考量篇
第一針怎麼下? —其他考量篇
第一針怎麼下?— 應用篇

那如何結束,怎麼收手呢?
結束當次的針灸療程有兩個問題要回答,分別是收手的時間點,跟如何收手。

2021/1/19

腰痛按什麼穴道會好?





在外面闖蕩,常常遇到有人問腰痛要按什麼穴道,這個問題很難回答,為什麼很難回答哪?

因為答案太大,我雖然都會回答腰痛點是個可以快速緩解的穴位,尤其是急性扭傷的腰痛,但是後面有很多話都被省略。

2021/1/7

你的好了不是你的好了






「醫生啊,我不是已經好了嗎?怎麼沒來看你又開始痛了?」
「因為你的好了不是你的好了。」
「醫生,你在說甚麼呀?我不是不痛了嗎?」

類似這種的對話常常出現在診間,不論是腰痠背痛,手痛腳痛,頭痛胃痛,只要是疼痛,治療後緩解或不痛,不代表在日常生活不會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