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波克拉底說過「治癒病人之前,詢問病人是否願意放棄讓他生病的事物。」
醫生在診斷治療病人的過程中,可能找到一些病因來自於病人生活習慣,醫生會請病人配合改變,試試看是不是這些行為及習慣造成身體的症狀,如果醫生的判斷正確,病人也確實改變,病況通常可以改善許多。
這些被醫生囑咐的病人中,還是有部分回診頻繁,雖然每次治療都會改善,但是隔陣子又復發,病情反反覆覆,這種狀況時常困擾醫生,要求病人配合,最常聽的回應:「習慣了啦!我沒辦法改變。」 我覺得可以從病人角度討論可能解決方法。
病人不知道習慣行為會造成症狀
這種情況有時會增加治療難度,因為問診都問不出病因,要問非常詳細才能推測原因,或是要請病人詳細記錄生活,才會從中找到蛛絲馬跡。如果有找到問題點,一定要讓病人了解習慣行為跟症狀的相關性,進而說服病人改變。
病人不相信習慣行為會造成症狀
這種也有點困擾,因為醫生給的建議不會聽,如果無法說服病人,我就會請病人至少改習慣一天或一週試試看,甚至要寫作業單讓病人每日執行後簽名。如果病因正確,效果就會很明顯,像是發作程度降低,頻率下降,病人的身體就會自己說服自己。
病人知道習慣行為會造成症狀,但不知道如何改變
有的病人知道錯誤姿勢會造成疼痛,但是還是維持相同姿勢工作,這時可以詢問病人的工作,檢視身體動作與作業流程,有無改進的方式,像是請拔草的阿姨帶著矮凳工作,請送貨大哥使用拆卸斜坡及推車,請阿嬤打坐時要墊蒲團。
大概有幾個方向著手,先了解習慣行為在何種情況或是作業會發生,作業的起始與結束,作業步驟,確認目標,調整作業步驟,找尋完成目標的輔助或資源。
病人知道習慣行為會造成症狀,但是不願意改變
習慣整年洗冷水,甚至家裡沒有裝熱水器;檳榔戒不掉,因為朋友都在吃檳榔;抽菸戒不掉,因為呼煙的時候,感覺可以把怨氣吐出來;喝酒戒不掉,因為喝醉才有機會短暫忘記煩惱。
不願意改就要釐清不願意的原因,排除現實生活的困難後,常見的是心理上的問題,很難找到,也很難改變,有時可能不是只靠中醫才能改變,多方旁敲側擊,或許有改變的可能。
健康在健康中獲得
就如「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所說,治癒開始就要讓病人放棄讓他生病的事物。雖然病人配合改變習慣很難、超難、無敵難,因為習慣就在習慣中養成,但我會告訴病人,健康也在健康中獲得。醫生能幫病人做的事很少,幫病人處理的時間也很少,只有病人改變,身體的天平才會由疾病傾向健康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