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1/3/4

針灸治療的對應概念






針灸治療的取穴除了經絡理論之外,還有人體對應的概念,對應方式大概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局部對應整體,另一種是局部對應局部。

局部對應整體,像是部分的頭針,耳針,臍針,手針,腕踝針,一級、二級全息元等,多是身體的某區塊可以對應到整個人體。

局部對應局部,像是扁鵲神針、手足順對、手足逆對、手足對應軀幹等。局部對應局部的方式,如果跟之前的通經相結合療效會更好,像是手太陰肺經足太陰脾經都在肢體的陰面前線,依此治療可以同時手足對應與同名經。





尋找對應處的方法


如果仔細看扁鵲神針的對應原則,除了手足順對外,還有「同名經」中的手三里配足三里,「五門十變、胃腎通」的頭維配然谷,還有的則是解剖位置的相近之處,如梁丘配天井。看起來好像很紊亂,要如何才能知道對應處到底在哪呢?

對應處通常與病灶處在四診上有所相似,有可能觸診起來相仿,有類似的緊繃感,皮膚粗細等;有可能望診起來接近,顏色、光澤、斑痣等;仔細詢問病人,也有人會敘述病灶處疼痛與對應處的不適感在同時出現。如果四診都找不到提示,還可以壓壓看對應處,詢問看看病灶處有沒有變化。


對應治療的好處


最明顯的好處是易學易用,記住對應的圖像,就可以處理很多病症。不用知道穴位的確切位置,只要在解剖結構對應的地方尋找即可。

部分治療方式相對有較高的可近性,像是耳穴可以使用耳針或耳豆,讓患者可以帶回家以延長療效,扎頭皮針後還可以活動、復健、讀書等。或是出外旅行的時候,遇到腳踝痛、膝蓋痛,只要按一按手部的對應位置,就可以再走一段路。

能提供治療上更多選擇,對應治療能快速緩解病灶處的痛症,像是腳踝扭傷,降低疼痛有助於病人的活動增加,而適度承重有助腳踝的康復;有些骨折後的傷科手法可能會誘發疼痛,先針幾針對應區,也可以提高病人對手法的耐受性。


對應治療之後呢?


一般來說,對應治療能快速止痛,但如果這個痛症發生不在病灶處,或者病因始終沒有解決,只處理痛症,雖然會緩解,但不久又會復發。如果能在對應治療前後檢查病灶處的變化,檢查病灶處的疼痛如何減緩,是緊繃的組織放鬆了,還是局部溫度變化,還是只是止痛效果,針對不足的部分調整治療,能有更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