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顯示具有 中醫生活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中醫生活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3/9

再撐一下就好?


 


有些病人因為相同的症狀就醫,經過治療後症狀有所緩解,但隔一段時間後卻再次出現。如果情況逐漸惡化且難以控制,醫生常常需要「恐嚇」病人,提醒他們要注意身體。然而,即使給予了這些警告,仍然會遇到一些病人「悔不當初」的情況。

2023/10/27

減少治療次數


  


最近查詢病人病史時,看到 4 年前的病歷,上面寫著「減少治療次數」,病人有點年紀,生活時常出現腰部不適感,大概從無力、緊繃、腰痠、腰痛等嚴重程度不等的症狀交替出現,病人覺得針灸治療能快速緩解症狀,所以一周可能會來治療兩三次。

病從口入-長期水腫的病人





有位病人來看中醫,身體狀況還可以,但有長期下肢水腫的問題,服藥後改善,卻一直無法根治,反覆發作。病人沒有心臟疾病史,腎功能雖較低但也還在年紀的範圍內。

2023/6/28

醫師,我這個紅疹是不是腹內火發出來的?





阿姨坐下問診椅,馬上捲起袖子、褲管,說到:「醫生,我皮膚癢,手、腳、身軀都起紅疹是不是體內發出來的?」
阿姨手腳遍布了紅疹,新長的丘疹紅腫、抓痕,舊的疹子已經發炎後色素沈澱、脫屑。

2023/5/22

春夏皮膚過敏





春夏交替,氣溫升高,日夜溫差大,病人皮膚過敏越來越常見,症狀包括紅疹、瘙癢、皮膚乾燥和脫屑等。皮膚過敏通常是由免疫系統對一種或多種過敏原作出反應,過度的免疫反應釋放大量激素和抗體,這些化學物質會導致皮膚紅腫、搔癢和其他症狀。
 

2023/4/5

過節





不知道其他醫生怕不怕過節,但是至少我是怕過節的。「節」在字典的解釋很多,像是「植物枝幹分段的地方」、「動物骨骼相連接的部分」、「音樂的拍子」、「時令的區分」、「段落、單位」等,大都指物體型態或抽象概念發生變化的地方。

2022/12/11

從溫清飲談冬季癢衛教


 


「溫清飲」記載於清代沈金鰲《婦科玉尺》,是四物湯加黃連解毒湯的合方,原本用於婦科為主,現常應用於各種疾病。在日本漢方醫學寫到溫清飲治療皮膚搔癢的特點:「本方宜用於皮膚乾燥、狀如澀紙,且呈茶褐色的搔癢症。患者屬於上衝多血性,為血熱的實熱症。」這裡的「澀紙」又稱澀柿紙,是日本傳統工藝,用柿子為原料做成紙張,整體呈現褐色,紙面充滿纖維感,這樣的外觀形容跟冬季癢的病人的臨床表徵類似。
 

2022/6/28

反覆發作的眼睛乾澀





當工廠裡設備運轉異常,或是車子開到一半突然出狀況、亮紅燈、跳錯誤代碼時,找維修人員來幫忙處理。維修人員可能查工作手冊,甚至連上診斷電腦系統,就會知道何處出了問題或是最佳修理辦法。

當身體出了問題,找醫生治療時,醫生像人體維修人員的角色,但病人不會自己報錯誤代碼,也不會有統一的工作手冊, 醫生從病人身上收集資訊,判斷問題,給予治療,觀察反應,才能讓身體重上軌道。

2022/5/20

治療者的手





手部疼痛是很多徒手治療工作者常遇到的問題,我看過有些治療者的手,關節已經稍稍變形,有的大拇指關節腫脹,有些指節旋轉;有些傷科師傅的手、手指、手掌黃黃的,好像不用靠近也可以聞到藥洗味道;即使是針灸為主的中醫師,也常可以在拇指食指的指節發現旋轉的張力。

手指關節過度使用造成的關節炎、關節疼痛常會影響治療師職業壽命,或是必須調整徒手技術。一些經驗分享,希望能對治療者有幫助。

2022/3/30

一天看多久手機?





隨著 3C 相關設備的蓬勃發展,人越來越離不開螢幕,根據美國的統計資料,電腦或筆電的使用時間沒有太大改變,但是智慧型手機的使用時間不斷增加。App 產業分析公司「App Annie」公布了 2021 年手機使用報告,在全球手機普及的國家平均每人每天花 4.8 小時在手機上,假設一天睡覺 8 小時,剩下 16 小時有將近 1/3 的時間是盯著手機瞧。

2022/3/12

偽裝的疼痛-兩個案例分享





有病人來看中醫,說要來看「疑難雜症」,我難症看不多,到是看了很多疑症,分享兩個案例,都是疼痛偽裝成其他疾病。

2022/2/24

過不去的事多是小事,好不了的病多是小病




 
「醫師,你看這是甚麼?」阿伯走入診間都還沒坐下,就把手機推到我面前。
    「這個是......是藝術畫嗎?我沒特別研究耶。」

2022/1/17

媽媽手?





一位阿姨來到診間,我開口問:「哪裡不舒服?」。
阿姨一邊比著右手腕,一邊急著說:「我這邊媽媽手很久了,我以前老三生完也有發生過,後來有看醫生有比較好,現在很不舒服。」

2021/6/9

做好「心」的疫調





「你還好嗎?」是我在診間最常問的第一句。

最近一陣子世界變化很大,生活習慣也大轉變,無法做跟以前一樣看似平常的活動。雖然太陽依然升起落下,時間一直消逝,每日一樣過活,但人生像是突然觸礁的小船卡在時間流裡,雖然看起來還好,但很難說出「我很好。」

2021/3/14

健康在健康中獲得





希波克拉底說過「治癒病人之前,詢問病人是否願意放棄讓他生病的事物。」

2021/3/4

針灸治療的對應概念






針灸治療的取穴除了經絡理論之外,還有人體對應的概念,對應方式大概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局部對應整體,另一種是局部對應局部。

2021/3/2

病性針與病位針的治療思路-以肩頸僵硬為例





在治療時,很少會一聽到病症,立刻決定穴位,或是像書上寫某某疼用某穴,而是對病人仔細的望、聞、問、切後,彙整得到的資訊,再決定治療策略。有時資訊很多,一時不知如何下手,常會把問題分為病性與病位進行快速分析,相對應就會有病性針與病位針的治療思路。

2021/3/1

通經是甚麼?





「通經」是古典針灸的特色之一,人體的 12 條經絡互有聯繫,經絡之間可以互相協助,互通有無,當某經絡有所不足,透過處理其他經絡達到治療目的。

2021/1/19

腰痛按什麼穴道會好?





在外面闖蕩,常常遇到有人問腰痛要按什麼穴道,這個問題很難回答,為什麼很難回答哪?

因為答案太大,我雖然都會回答腰痛點是個可以快速緩解的穴位,尤其是急性扭傷的腰痛,但是後面有很多話都被省略。

2021/1/7

你的好了不是你的好了






「醫生啊,我不是已經好了嗎?怎麼沒來看你又開始痛了?」
「因為你的好了不是你的好了。」
「醫生,你在說甚麼呀?我不是不痛了嗎?」

類似這種的對話常常出現在診間,不論是腰痠背痛,手痛腳痛,頭痛胃痛,只要是疼痛,治療後緩解或不痛,不代表在日常生活不會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