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人來看中醫,說要來看「疑難雜症」,我難症看不多,到是看了很多疑症,分享兩個案例,都是疼痛偽裝成其他疾病。
假的足底筋膜炎
務農阿伯常穿雨鞋在泥地裡行走,最近跟我抱怨足跟痛,通常在第一步特別明顯,活動後好像會緩解,向我敘述這種疼痛很久以前發生過,當時的醫生說是足底筋膜炎,後來就好了。
再仔細詢問阿伯發作情形,疼痛多發生在第一步,但不像足底筋膜炎每天都痛。雖然以前足底筋膜炎也是足跟痛,疼痛是刺痛感,但是這次疼痛有點像是針刺感或是撕裂感。
觸診檢查,跟骨沒有明顯壓痛點,在診間也沒辦法誘發類似的疼痛。阿伯的腳跟長著厚厚的繭,雖然沒有明顯的龜裂,但是表層的老繭又厚又硬,腳跟像是貼了一圈塑膠。
我建議阿伯試試看洗澡的時候溫水泡腳,再用浮石或是磨繭工具把太厚的地方磨掉表面,接著塗抹凡士林,可同時穿襪子避免沾污。沒等我詳細講完,阿伯立刻說老婆有再用,請她幫忙即可。
下次回診,阿伯說他的腳處理完後再也沒有針刺感了。推測阿伯的腳跟表層雖然沒有明顯龜裂,但是外層老繭跟內側皮膚的機械特性差異太大,老繭延展性不夠,造成與內層皮膚間的擠壓或撕裂感。
假的頸椎壓迫
大哥抱怨最近一個月三、四天就會肩頸痛,懷疑自己的症狀是不是頸椎壓迫。仔細詢問大哥,一個月前剪完頭髮後開始,當時有頭向後仰、躺著洗髮,起來後有點頭暈。那次之後,大概三、四天就會覺得右側肩頸交界處有刺痛感,這個症狀不是每次都會發生,但是大部分發生在立姿的時候,好像跟轉頭有關,但不是每次都有。
大哥工作需要長時間使用電腦,檢查兩側頸部肩部肌肉都比較僵硬,側面看起來頭部前傾、圓肩、駝背。俯仰或左右轉頭時沒有非常明顯的角度或動作異常,或是誘發出相關神經症狀。第一次治療後,大哥覺得肩膀舒服多了也不會有僵硬的感覺,也沒有刺痛感。
可是再次回診時,大哥還是抱怨刺痛感還是三、四天就發作,這次除了治療之外,再把居家拉筋、運動及姿勢衛教都教大哥,請他再回去試試看。
第三次治療,大哥說回去症狀好很多,還是有時會刺痛,今天剛好有發作,但是不是每次都有。我詢問「大哥昨天有沒有做甚麼事?看電腦比較久?」,大哥回「沒有耶,都一樣。」,趁今天發作,再仔細檢查大哥的姿勢跟疼痛的位置,依然沒有特別發現,但在右側的肩頸交界有一小塊紅斑,我邊按邊問大哥「是這個點嗎?」大哥回「是,但是沒有疼痛感。」
我靈機一動,抓起大哥的衣領仔細查看,在領口的邊緣上插了一根短短的頭髮,我再把這個位置的衣領戳了大哥頸部一下,再問大哥是不是感覺,大哥「對對,就是這個。」
再仔細詢問,大哥來之前自己有上網查資料,很快就查到新聞標題「後頸刺痛如觸電,脊髓受壓迫症候」,也覺得自己症狀很像新聞中的「理髮椅症候群」的病人。事實上,大哥的不適感主要是來自平常生活的肌肉僵硬,而三四天一次的刺痛則是卡在內衣的頭髮,剛好是大哥內衣輪流穿到的頻率。
結論
相信病人的感覺,但是不要完全相信病人的話
病人說有疼痛、或是症狀,大概是真實存在,但是疼痛的位置、種類、特性、誘發因子、緩解因子等,要仔細釐清。美國影集《豪斯醫生》的經典名句就是「人皆說謊」 ( Everybody lies ) ,有時病人經過思考說的話會被個人經驗、情境修正過,如果沒有抽絲剝繭,打破砂鍋問到底,就可能被病人誤導。
像是我曾經問病人有沒有長時間看手機,他回答「沒有」;追問都用甚麼追劇,病人回答「我都用平板」;問有沒有躺著看平板,他說「只有一下下」,但是我問一天追幾集,可能會得到「三、四集」的答案。遇到很多類似的情形之後,我時常提醒自己一定要問清楚病人說的話。
保持開放的心胸,有時候答案會完全出乎意料
有些病人會說自己的病到處看,看很久都看不好,我都會感謝之前醫療人員治療的貢獻,從頭仔細檢查有沒有是其他人沒有發現的問題,或是被病人誤導治療方向,也會試試看其他醫療領域對類似問題的治療方式,知道愈多可能,愈可能幫病人找到活路。
案例參考文章:
病因是什麼?(一個嘴破的大叔,從沒跟我說有吹奏樂器)
我治不好他的病(三叉神經痛,實際上是牙科問題一直沒發現)
手麻的阿姨(生活姿勢與枕頭太高引起的脊椎神經壓迫)
擺脫不了的脖子痛(窩在兒童座椅追劇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