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3C 相關設備的蓬勃發展,人越來越離不開螢幕,根據美國的統計資料,電腦或筆電的使用時間沒有太大改變,但是智慧型手機的使用時間不斷增加。App 產業分析公司「App Annie」公布了 2021 年手機使用報告,在全球手機普及的國家平均每人每天花 4.8 小時在手機上,假設一天睡覺 8 小時,剩下 16 小時有將近 1/3 的時間是盯著手機瞧。
因此遇到肩頸痠痛,手麻手痛的病人,沒有跌倒、扭傷、受傷等相關事件,我最常提出的問題是「一天看多久手機?」有些病人聽到問題會覺得疑惑,有些人會立刻否認,否認過長使用時間、否認錯誤使用姿勢等。
「肩頸痠痛跟使用手機有關嗎?」
2020 一篇回顧性文章中提到手機使用者出現骨骼肌肉疼痛發生率在 8.2%~89.9% 之間,以頸部和上背部疼痛的發生率 55.8%~89.9% 最高,研究使用手機時容易誘發上斜方肌、豎脊肌和頸部伸肌群的肌肉使用,這些肌肉的疼痛也是許多病人抱怨的位置。
其他研究發現手機使用過程常會造成頸部屈曲角度、頭部傾斜角度和頭部前移,這些角度變化會造成上述肌肉更多出力,而且頸部已經出現疼痛的人會更傾向使用更多頸部彎曲的姿勢使用手機。
頸部彎曲過度會導致頸椎承受過大壓力,可能造成頸椎關節面變性、椎間盤病變或突出等病變,造成壓迫神經,出現手臂酸、麻、甚至無力等症狀。
研究也發現使用手機的慣用手則常會出現拇指的問題,單手操作多以拇指點擊手機,過度重複動作或靜態持握手機都會增加關節負荷,也會使通過腕隧道的肌腱肥厚(如屈拇長肌),造成壓迫正中神經的可能性,進而罹患腕隧道症候群。
小結以上研究,使用手機有可能會造成肩頸痠痛與手麻手痛的問題。
「你看手機通常是什麼姿勢?」
研究也有發現使用手機時,坐姿比站姿容易誘發頸部疼痛,尤其手機放在大腿上的姿勢,相較於手放在桌上的姿勢有更多的頸部彎曲。單手操作手機與雙手操作手機也會有差異,單手操作的動作重複性較高,肌肉活動性較高,較容易引起疼痛;而使用雙手操作,可以更有效率的操作手機。因此建議使用雙手操作,可以改善肌肉骨骼疼痛問題。
一般我會建議如果只是瀏覽,單手操作為主,可以一手握手機,用另一隻手墊在持握手的手肘處作為支撐,讓手機頂部接近下巴的高度,如果在家則盡量使用枕頭墊在腋下,支撐上臂手肘,用雙手操作手機,甚至使用足夠高度的手機架。
「我的姿勢很放鬆,沒有疼痛啊」
有病人會說自己的姿勢很放鬆,甚至可以使用到睡著都沒問題,應該不會痠痛。部分病人是躺在沙發扶手、床頭櫃斜面、或將枕頭墊高,把頭頸部擺在一個彎曲向前的姿勢,這類姿勢剛開始很舒服,但是時間較長,甚至睡著之後,頸部產生過多屈曲及向前的力量,對頸椎關節的受力也比較高。有篇關於枕頭高度的研究,枕頭越高,頭顱與頸部受到的壓力越大,也代表頸椎骨骼肌肉受到的張力較大。
有時候感覺放鬆的姿勢,慵懶的躺在沙發上,撐頭側躺在床上,只是外表看起來很放鬆,或是心情很放鬆,但是頸部的肌肉有可能在出力或是關節是持續受到拉力。等到再度開始活動,或是睡著醒來,組織可能已經受傷了。
我有遇過病人懷疑是自己側躺姿勢的問題,但還是每天側躺看手機,因為他覺得上班太累了。如果真的覺得自己身體不舒服,我會建議改變姿勢一周試試看,很多病人改了兩三天,疼痛就沒了,很明顯就是姿勢帶來的疼痛。
「可是別人都沒有?」
有些病人都會用這句話來問我,尤其看到同住家人或親友姿勢更差就會覺得「為什麼只有我得天獨厚?」這個問題可能答案很多,個體差異,每個人的肌肉耐力不同、柔軟度不同、使用肌肉的習慣模式不一樣、手機重量差異、手機尺寸差異、使用手機的 App 不同等,這些都會影響疼痛的表現。
對於手機使用方式錯誤的其他人,一般我的經驗是「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尤其在診間外面陪病的親友,等待過程中也是長期低頭使用手機,我看到時都會為他們感到擔心。
「可是我以前都沒有?」
這題答案類似上一題,但是給臨床問診一個很重要的提示。如果之前沒有手機使用症狀,但是新出現症狀,我還會問病人最近有沒有改變手機使用習慣。「有沒有買新的手機或平板?」「最近有沒有追新的劇或是追新的 YouTube 頻道?」「最近有沒有玩新的遊戲或 App?」「最近有沒有買新的沙發或是常習慣去床上看?」
反問完病人之後很容易就會找出疼痛的答案,這些答案都是病人教我的,有病人新買了平板玩賽車遊戲;有病人下載了麻將遊戲打整天;有病人一個周末看完一季的連續劇;有病人在疫情後不想沒洗澡就去房間,就躺坐在沙發看手機。
研究統計成人持續使用手機或電腦多久會發生不適感,發現如果能將使用時間縮短為15分鐘,大概有七成的人都不會出現症狀。我一般會給病人兩個建議,第一為隨時體察身體的不適感,如果覺得有點酸酸的,或是僵硬感,應該試著調整姿勢或休息一下,不要忽略身體的警訊;第二則是在使用時間內排入休息時間,訂個小鬧鐘每 30 分鐘就要休息一下,如果還有症狀就縮為間隔 15 分鐘。如果能辦到這兩點,通常症狀會少很多。
「不能直接幫我治療就好了嗎?」
肩頸痠痛治療後可以改善,但是要減少復發,一定要找到原因。「事出必有因,無風不起浪」,根據過去經驗,運動傷害跟工作傷害的疼痛都會有明顯相關事件,而沒有特殊原因的大都是生活姿勢造成,現代人長期維持姿勢就是使用 3C 設備,調整使用習慣,疼痛的病程就會縮短。
問病人「一天看多久手機?」「都在看甚麼?」「在哪裡看手機?」不是要探人隱私,也沒有責怪意思,也不是叫你不要用手機,而是要找出疼痛原因,才能徹底解決,請誠實回答醫生的問題。
結論
- 縮短手機使用時間:避免長時間連續使用,排入休息時間
- 保持良好操作姿勢:減少頸部過度彎曲,手機在胸前高度,上臂手肘夾枕頭,雙手操作
- 智慧的人類不要被智慧型手機愚弄
肩頸痠痛的針灸治療可以參考過去文章
參考資料
Zirek, E., Mustafaoglu, R., Yasaci, Z., & Griffiths, M. D. (2020). A systematic review of musculoskeletal complaints, symptoms, and pathologies related to mobile phone usage. Musculoskeletal science & practice, 49, 102196. https://doi.org/10.1016/j.msksp.2020.102196
Ren, S., Wong, D. W., Yang, H., Zhou, Y., Lin, J., & Zhang, M. (2016). Effect of pillow height on the biomechanics of the head-neck complex: investigation of the cranio-cervical pressure and cervical spine alignment. PeerJ, 4, e2397. https://doi.org/10.7717/peerj.2397
Thorburn, E., Pope, R., & Wang, S. (2021). Musculoskeletal symptoms among adult smartphone and tablet device users: a retrospective study. Archives of physiotherapy, 11(1), 1. https://doi.org/10.1186/s40945-020-00096-6
Eitivipart, A. C., Viriyarojanakul, S., & Redhead, L. (2018).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 and pain associated with smartphone us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biomechanical evidence. Hong Kong physiotherapy journal :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Hong Kong Physiotherapy Association Limited = Wu li chih liao, 38(2), 77–90. https://doi.org/10.1142/S10137025183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