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1/3/1

通經是甚麼?





「通經」是古典針灸的特色之一,人體的 12 條經絡互有聯繫,經絡之間可以互相協助,互通有無,當某經絡有所不足,透過處理其他經絡達到治療目的。

通經理論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上下接經


運用通經理論時,或是剛學針灸學或是經絡學,第一步就需要記憶十二經絡循行的連接順序,由肺經開始,依序傳給大腸經、胃經、脾經、心經、小腸經、膀胱經、腎經、心包經、三焦經、膽經及肝經,最後再傳回肺經。簡單記憶口訣是:

肺大胃脾心小腸,膀腎包焦膽肝藏。


如果又將十二經絡配合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做時辰上的對應,肺經對到寅時,就會成為十二經納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宮,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腎心包戌,亥焦子膽丑肝通。


舉例來說:大腸經的上接經就是肺經,下接經就是胃經,當大腸經有難的時後,就可以請旁邊的經絡支援,而上接經肺經也是大腸經的表裡經,下接經胃經則是大腸經的同名經。

上下接經中,「陰經傳給陽經」或「陽經傳陰經」的時候也是兩條經絡為表裡經,而「陽經傳陽經」時則同時也是同名經。





同名經


如果經絡名字的「手」或「足」代表姓氏,同名的三陰三陽就是指「太陰」脾肺、「少陰」心腎、「厥陰」心包肝、「陽明」大腸胃、「太陽」小腸膀胱、「少陽」三焦膽等六組。同名經在上下肢走在相對應的線上,舉例抬起右手右腳,內側陰面前線,在上肢走的是肺經,在下肢走的是脾經,脾,肺這兩條經就是同名經。





表裡經


表,指外表;裡,指內裡,兩者為相對的概念。「表裡經」則是陰陽相對,互相配合的經絡。

以上肢舉例,上肢前線外側為大腸經,內側為肺經,大腸在表,肺在裡,我們就說肺與大腸相表裡,上肢還有心包與三焦,心與小腸;下肢則是胃與脾、肝與膽、腎與膀胱將十二經絡區分為六組表裡經。

表裡經除了在肢體互為陽面陰面外,在臟腑學說上也是兩兩成對。五行相對應臟腑的「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腎,膽小胃大膀。」也是臟腑陰陽兩個一組「肝膽、心小腸、脾胃、肺大腸、腎膀胱」。





對應絡穴/時辰對應


肺寅大卯胃辰宮,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腎心包戌,亥焦子膽丑肝通。


「時辰對應」,取法是以十二時辰中相對時辰的經絡進行治療,像是寅時肺經(早上3-5點)就會取申時膀胱經(下午3-5點)治療,對應結果就為肺、膀胱經互通;大腸、腎經互通;胃、心包經互通;脾、三焦經互通;心、膽經互通;小腸、肝經互通。





臟腑通治


《黃帝內經•素問第六•陰陽離合論》:「…三陽之離合也,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三陰之離合也,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 


《黃帝內經•靈樞•根結》:「…太陽為開,陽明為閤,少陽為樞。……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陽為樞。……」


臟腑通治源於內經,一般記憶法則為「太陰太陽為開,少陰少陽為樞,厥陰陽明為闔」,以手足互相配對而形成「肺與膀胱通、脾與小腸通、腎與三焦通、心與膽通、胃與心包通、肝與大腸通」的六種組合。

詳細內容請參考「周左宇醫道精要」附錄經絡通經概念:五門十變法及臟腑通治法-理論篇。 


五門十變


甲己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

簡單來說,天干與臟腑配合可以直接整理成「膽脾土,肝大金,小肺水,心胱木,胃腎火」,五門十變的兩種應用方式,分別為「化合」及「互合」,舉例來說「化合」就是膽經脾經合用可以處理土的問題,「互合」就是膽經,脾經可以處理互相的問題。

詳細內容請參考「周左宇醫道精要」【7】古典針灸的通經概念,以及附錄經絡通經概念:五門十變法及臟腑通治法-理論篇。


通經這麼多,要選哪一條?


這問題也曾經困擾我,肺經可以通肝經、大腸經、脾經、膀胱經,小腸經,那肺經有問題,到底要處裡那條經絡呢?我會建議先處理明顯有問題的經絡,甚至不用通經,直接處理有病症的經絡也可以。

像是一般的胃痛,直接下胃經梁丘,足三里也會有很好的效果,不用特別再通經。如果原本的經絡沒有明顯問題,就在通經的經絡上找找看有沒有明顯的問題。

隨著診治的病人數量累積,就會了解哪些通經配合比較好用,某些組合個人使用上比較順手,也可以把通經當作一種加強目前療效的方法,或是治療遇到瓶頸時的解決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