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8/5/23

滎穴

滎,是小水的意思,滎穴是經脈之氣開始聚集,匯集成小水流的穴位。




所溜為滎


「所溜為滎」出於《內經.靈樞第一.九鍼十二原》「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俞,所行為經,所入為合」。

內經將五俞穴比喻為泉水湧出,成涓涓細流,再匯合入大川的意象。當潺潺小溪阻塞會出現甚麼問題呢?堵住的水變成死水,溪水變深變暗,開始飄出味道,原本溪水流注的土地乾枯,植物枯萎;而漫出的溪水改道後,淹沒原本綠草地,變成爛泥沼澤。而人體經絡阻塞也會出現顏色變化、寒熱不均等症狀。

滎穴在五俞穴的屬性中,在陰經屬火,於陽經屬水,「水火者,陰陽之徵兆者。」雖然五俞穴的穴性都是陽經屬性剛好剋制陰經屬性,但只有滎穴同時具有「水、火」屬性,而「水、火」常被用來比喻為陰陽相對的概念,或許因此賦予滎穴更廣層面的應用。




病變於色者,取之滎


《內經.靈樞第四十四.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病在藏者,取之井;病變於色者,取之滎;病時間時甚者,取之俞;病變於音者,取之經;經滿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飲食不節得病者,取之於合,故命曰味主合。是謂五變也。」

「病變於色者,取之滎」,滎穴也常被用在與顏色變化有關的疾病;色是指一個人的神色、氣色、顏色,是臟腑、氣血反應表現於人體外的樣貌。當經脈堵塞,氣血有所窒礙時,人體外表出現變化,就可以透過滎穴調整,像是曾經在經絡磐石刊出的「影滎針」治療黑眼圈就是用行間、少府當主穴。


滎主身熱


《難經.第六十八難井滎俞經合所主》「五藏六府,皆有井滎俞經合,皆何所主?然:經言所出為井,所流為滎,所注為俞,所行為經,所入為合。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俞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泄,此五藏六府井滎俞經合所主病也。」

「滎主身熱」,在臨床上遇到人體出現熱症時,常以「瀉火」或是「引水剋火」的方向治療,而在相對應經絡的滎穴下針以清瀉火熱。根據沈邑穎醫師的臨床經驗,「滎主身熱」不等同「滎主瀉熱」,而是滎穴能處理關於「身熱」的症狀,「滎主身熱」應解釋為「不應身熱而熱」及「應身熱而不熱」兩種情況,身熱或不熱都可以使用滎穴治療,是具有雙向調節功能的穴位,而非單純只有瀉熱的作用。




滎穴分布在手掌腳掌,針感通常比較強烈,有時候也會請患者回家時配合搓揉穴位作為平日保健,像是手掌面的滎穴:心包經勞宮穴、心經少府穴,兩的穴位都有清心火的功用;如果心火旺盛的人,容易心煩易怒、失眠、口破等,就會建議推揉這兩個穴位。如果是鼻子容易過敏,吹風遇冷就打噴嚏、流鼻水,大拇指魚際青色的人,則可以直接搓揉肺經魚際穴改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