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8/10/23

你覺得呢?





以前當學生時問老師問題,老師最常回應「你覺得呢?」
我就把這句記起來,如果有人問我問題,我最常回「你覺得呢?」

以前覺得老師回這句話是因為可以快速回答,爭取時間思考答案。
現在有人問我問題,我才知道是為了了解問問題的原因跟想法,所以才反問。

當學生時提問題常被回應「你覺得呢?」,久了之後就養成了一種習慣:提問時心中已經有自己解答的,甚至可能有兩、三種解答。自問自答習慣之後,透過提問掌握我跟老師的思路差多少,下文就分享如何養成自問自答習慣與如何提問。


自問自答習慣如何養成?


先了解老師的思路基礎為何,老師的背景會提示有可能的答案。如果這位老師常講傷寒、書架上都是傷寒論的著作,可能就試著從傷寒論的內容去了解老師的開藥;如果另一位是傷科大師,他的手法與思路可能就是從他過去所學變化而成。

多觀察,用心觀察老師、別人如何接觸病人,如何檢查,如何詢問,如何溝通等。這是除了老師背景之外,現在專精或是看診的重點,也是臨床多年經驗累積的所在。

多學習,尤其是問題導向學習,嘗試回答同儕或病人問題,學識有沒有內化在於能不能向別人解釋,當你能有條不紊的解釋,代表你已經將外界資訊轉化為內在知識了。


加強提問技巧,問對問題,提升視野


如果看到下了一針好像不是在常見的穴位,你可以有幾種問法:
「這針是甚麼穴位?」最直接的問法就是。

你知道這個穴位接近正經OO穴道,但是位置又有點差距的,
「這針是針在OO穴位,但是比較有問題的反應點嗎?」

你發現是XX經上,甚至看到老師順著XX經的循行檢查。
「這針是下在XX經上嗎?離OO穴道近,但是看起來比較有問題?」

你看到在下針之前老師檢查了患者OO經循行的其他部位,又檢查了XX經的循行部位。
「這針是因為檢查到病人的問題位於OO經所以選相通的XX經的反應點治療嗎?」

以上這些提問有個共通點,就是對這個問題的有所付出,付出心力仔細觀察、思考、解釋;而付出的越多,越有機會問到重點,越有可能問到核心。


「    」就像降落傘,打開才有用


眼睛就像降落傘,打開才有用,手掌就像降落傘,打開才有用,
書本就像降落傘,打開才有用,腦袋就像降落傘,打開才有用。

老師其實很怕或課程跟診結束後,問大家有沒有問題,卻只有一片沉默。有可能是問題藏在一般的療程中,沒有用心看,用心觸診是沒辦法發現的;而有些問題就在書本或是文章中,但是沒有透過思考是不會想到的。自問自答的習慣不是一開始就能有很多想法,而是累積經驗,再將新學習知識融入到現有想法中,觸類旁通。

學習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