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3/9/15

車禍病人的心理壓力-不只是身體傷痛





以前遇到車禍病人,我大部分都會先問車禍過程,因為跌倒與碰撞形式會有相對應的傷害,了解受傷過程可以知道治療要特別注意的地方。直到自己發生車禍後,我現在大都先問車禍處理狀況到甚麼階段了?可以睡覺了嗎?飯吃得下嗎?因為事故有可能會影響心理,如果能早日安定心理,也能加快身體康復。

我在車禍後出現一些心理症狀,像是焦慮、煩躁,偶會冒出車禍發生前後的畫面。在身體症狀上,睡眠方面,躺在床上無法馬上入睡,晚上會突然很清醒。在初判表出來前到處看別人的車禍經驗,看網路的車禍影片。

臨床上遇到發生車禍的病人也有類似的經歷,會分享很多擔心、煩惱的事。許多問題聽起來很複雜,但跟病人討論後大概就分為兩種:「自己的」問題跟「別人的」問題。像是車禍的肇事責任,自己有沒有疏忽或是能避免車禍的機會,如果自己沒有問題,大概就是別人的問題了。

那為什麼問題會複雜難解呢?大多是把別人的事問題當成自己的問題,或是把自己的問題交給別人,就會覺得煩惱


胸悶的病人


有個病人來診間,說自己兩周前發生車禍,有繫安全帶,安全氣囊有爆開,近五、六日有胸悶感,失眠,不易入睡,睡覺時會突然清醒,仔細詢問車禍狀況與後續。病人開車與闖紅燈機車相撞,雖然肇事責任在對方,但是他覺得對方受傷很痛苦,感到難過;一周前汽修公司打電話問他要不要修理,好像在催促他決定,讓他感到焦慮;但是對方或保險公司卻沒有任何電話聯繫,讓他覺得憤怒。

難過、焦慮、憤怒,這些負面情緒造成病人心理壓力而出現胸悶、失眠,但是病人只感受到身體症狀帶來的不適感,而無法說出自己對事故發生的情緒,我跟病人說:「雖然初判表還沒出來,看起來肇事責任對方居多,雖然你擔心他的傷勢,但是你也可以對他闖紅燈感到生氣;汽修公司不一定在催你,先請對方稍等,與保險業務討論過再決定修理的範圍;如果對方沒有聯繫,可以主動聯絡對方,筆錄的當事人登記聯單上也有對方的電話。」病人眼神柔和下來,眉間皺紋也鬆開了。

針灸完,我再請病人吸氣看看,病人說已經沒有胸悶感了。


壓力反應


人遭遇事故後壓力常導致「憂鬱」及「焦慮」的心理症狀,它們常共同出現並相互影響,但兩者是不同的情緒狀態,有以下幾點不同:

引發原因不同:憂鬱通常是由於過去事件的壓力、悲傷和失落所引起的,而焦慮通常是由於未來的擔憂和恐懼所引起的。舉車禍來說,可能會對駕駛行為失誤或財物損失感到憂鬱;對即將面臨的醫療過程或肇事責任感到焦慮。

情感表現不同:憂鬱通常表現為沮喪、失去動機、自責、無助等,而焦慮通常表現為擔心、恐懼、緊張、易怒等。

身體反應不同:憂鬱通常會導致身體疲倦感、失眠、食慾改變等,而焦慮通常會導致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出汗等身體反應。

除了憂鬱、焦慮外,過度壓力也會引起思維症狀,例如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決策能力降低、負面想法增加等。

憂慮、焦慮是壓力事件下常見情緒,但是還有很多情緒可能一起出現,釐清情緒的原因,就能減少車禍造成的心理反應,也能早日從車禍的傷害中恢復,讓生活重新步入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