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2/1/23

「中醫教你養生 不要等生病才找醫師」讀後感





「我感冒看完醫生已經好很多,怎麼沒幾天又開始流鼻水?」
「我吃醫師開的藥就沒有吐胃酸,怎麼剛吃完就發作?」
「我頭痛吃藥可以緩解,為什麼不會斷根?」
很多人生病都有類似的經驗,「為什麼我的病不會好?」隨著看診經驗增加,我發現許多人生病原因不是來自身體結構問題或是器官病變,而是生活習慣與認知錯誤造成。


為什麼疾病會復發呢?


《黃帝內經.熱論》「帝曰:熱病已愈,時有所遺者,何也? 歧伯曰:諸遺者,熱甚而強食之,故有所遺也。若此者,皆病已衰,而熱有所藏,因其穀氣相薄,兩熱相合,故有所遺也。」這段對話的意思是疾病痊癒的過程中,因為飲食不節制造成病邪客留人體,日久不癒或是病癒隨即復發,後人稱之為「食復」。

食復有兩種情形可能發生,一種是「熱甚而強食之,故有所遺也」是指熱病較重的時候勉強過度飲食,病程因此拉長;另一種是「皆病已衰,而熱有所藏,因其穀氣相薄,兩熱相合,故有所遺也」則是疾病快好,只剩餘熱,但是飲食不節制而生熱,兩熱互相影響造成疾病加重。內經後面還有提到熱病的飲食禁忌「病熱少愈,食肉則復,多食則遺,此其禁也。」染病時要不要吃肉食,也不要飲食過多。

《傷寒論.辨差後勞復食復陰陽易病脈證並治篇》寫到「傷寒新愈,起居作勞,因而復病,謂之勞復。強食穀食,因而復病,謂之食復。男女交接,復而自病,謂之房勞復。男女交接,相易為病,謂之陰陽易,謂男傳不病之女,女傳不病之男,有如交易也。蓋因其人新差,餘邪伏於藏府,未經悉解,故犯之輒復也。學者於臨證時,審其脈證而詳辨之,則施治自無誤矣。」則是指導大病過後的病人,要避免過度勞動,適當飲食,節制房事等以免復發。


如何照顧自己、避免復發


聽古書講感冒保養,似乎只講了大概,想要了解更多執行細節,我推薦這本柯建新醫師的書「中醫教你養生 不要等生病才找醫師」,柯醫師與病人分享如何減少感冒機會,感冒時如何調理,如何服藥,如何保養等。

我過去曾向柯醫師跟診學習,每每遇到病人感冒,柯醫師都會連珠炮似地交代:「感冒三種不能吃:冰的(所有水果都是,不要問我甚麼是水果),甜的(會生痰,鼻涕也會變多),補的(枇杷膏、桑葚汁、四物湯、人參、黃耆、枸杞、紅棗、薑母鴨、羊肉爐、麻油雞,炸的、現在流行的薑黃,這些吃了都會邪氣留戀,只會補到病毒,不會補到人,會讓病程拖長)。多喝熱水、熱湯,吃熱稀飯,洗熱水澡,蓋棉被,流點汗讓邪外出。最後吃飽,睡飽,讓自己抵抗力上升,感冒才好得快。」有認真聽,遵醫囑的病人往往很快就好了。

書中不只著墨感冒,還有情志、婦科、癌症等,內容比診間衛教更完整,更詳細,不同於常見的中醫養生書籍,這本書柯醫師醫術學術修養與執業生涯經驗的匯聚所得,將許多中醫的觀念轉化成現代的語言,讀過去就像看周星馳電影一樣,沒有甚麼障礙的進入腦中,卻用能理會其中的重點,不只適合一般大眾,也很適合常向病人衛教的醫療人員,衛教是醫療的沿伸,病人學會如何照顧自己,學會趨吉避凶,避免復發,療效自然就會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