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2/5/29

如何提升療效?





看了上面的文章,會不會存著問題,如果痊癒大多來自人的自身療癒力,那療效高低有甚麼差異呢?療效除了來自於醫者詳細的診斷與治療外,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提升呢?


為什麼療效很重要?


人從生病回到康復的過程中,通常先感受到個體疼痛或身體不適感,承認自己生病,成為病人角色;接著尋求治療,不論是自我療癒或是專業協助,感覺症狀改善,相信自己正在脫離病人角色,最後覺得自己已痊癒。

生病康復過程的轉折點就在「療效」的出現,試著回憶自己過去生病的經驗,有沒有發現自己在做了某些事後(不論是接受治療或只是單純休息),症狀改善,身體就會漸漸走向康復呢?

對醫者來說也是如此,經過介入後,病人症狀改善(不論是醫者客觀測量或醫者主觀感受),醫者相信目前的介入對病人有效,相信病人可以改善,相信病人正在改善,根據病人狀況調整療法,協助病人痊癒。

舉個例子,過去書上常會學到老年黃斑部病變造成的視野缺損是不可逆的,但是臨床上病人常會說針灸對視力有幫助,經過仔細詢問,病人覺得視覺變好的部分,可能來自於視覺亮度的改變,邊緣視野的使用能力變好,其他眼睛不適症狀的改善等。如果照著書上所學,告訴病人這個不會好了,或是認定不會改善視力;醫師就可能不會嘗試更多療法或臨床思路執行治療。


加強認知,增進療效


聽起來「療效」產生可以加速人體的痊癒,醫者有沒有辦法透過與病人對話與互動,加強認知,強化康復過程,增進療效呢?


認知到自己變好


在針灸或傷科治療中,我會請病人在一段治療後再動動看,問:「有沒有好一點?疼痛還有嗎?力量回來了沒?」當病人發現治療或調整後症狀改善,病人會對自己的病症康復有信心,自身感覺變好,我通常也會說:「你的問題是有機會變好的。」

這時候提出相應的衛教會更有效,像是肩痛病人因為胸前肌肉太緊,肩膀前突,手上舉疼痛,針陰陵泉或是局部徒手治療放鬆胸前肌肉,請病人舉手看症狀改善程度,請病人照鏡子(或拿病人手機自拍)看兩手上舉的差異,教導病人在生活中注意肩胛骨位置,練習YWLT運動等。

在病人也發現病因,病因得到治療,疼痛改善時,回歸病因本身,針對病因提出衛教,這樣療效就可以延續。


認知身體、環境因素而變好


我在治療過程也會試著讓病人了解身體狀況,了解生活及工作環境的問題,同時引入衛教,以提高療效,先上一下提問單,這份衛服部就醫提問單是給病人看診前自我填寫,病人詢問所使用的,如果換個角度,就是醫師療程與衛教方便使用的大綱,問題以主體分類大概可以病人方跟醫療方:





病人方)了解疾病,以及如何照顧自己:
  • 你怎麼了?──解釋病情,告知病目前人身體狀況,四診檢查結果等
  • 身體怎麼了?怎麼會生病?如何避免?──疾病常見原因是否與病人過去生活相符合,之後生活要如何改變等。
  • 接下來要做甚麼?──中醫如何治療,除了中醫之外,其他的醫療方式?

醫療方)闡釋醫療選擇、療法、可能結果:
  • 醫療可以做什麼?──目前執行療法的原理,針灸的助益,中藥的助益等。
  • 還有甚麼症狀?未來影響?──疾病有沒有其他後續病變,不改變會如何。
  • 怎麼變好?──飲食宜忌、運動、生活習慣等。
  • 療法應該有的反應?──服藥注意事項,特別副作用,服藥後有甚麼症狀變化

病人來到診間多是對症狀感到困擾,對自己身體不甚了解,透過這些問題,可以讓病人對疾病、自身健康、生活有更多認識,舉兩個常見的症狀,落枕與打嗝為例子。




我的個人經驗,如果醫者對療法的熟悉度夠高,每次治療的反應都能預告給病人,醫療過程能讓病人有明顯感受到每個步驟都帶來改善,病人會覺得自己的病有機會痊癒,病人對衛教會有比較高的順從性,病人也會從被動的治療接收方,轉化為主動參與自己健康的維護者。


資訊超載的考量


有沒有一定要說出病名或是確定的診斷?有沒有一定衛教全部都要說?

我經驗是視情況決定,容易緊張的人,只要解釋檢查、療法,交待衛教重點即可;有些人則是知道越多資訊越安心,也會自己查資料的人,要給他關鍵字,出功課給病人。有些病人只想解決疼痛,有些病人會很認真的聽,甚至提出更多問題,需視不同情況調整醫療流程。


提升療效


療效主要取決於對疾病正確診斷與適當治療,但臨床上有時不只是處理「病」的問題,而是要幫助「人」回到原本生活,這時就會需要更細膩的解法,經過不斷調整與嘗試,就會找到適合的方式,進一步提升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