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2/6/4

確診了怎麼辦? 吃藥以外的注意事項





確診了怎麼辦?家人確診了怎麼辦?除了吃藥之外,還有甚麼要注意的事?

疾病康復沒有特別的捷徑,正氣存內,加強身體修復功能,勿長病勢,避免疾病惡化。讓我們從飲食、起居、身心健康等角度討論養病要注意的細節。


清淡平性飲食、減少身體負擔


人體需要修補時以清淡平性飲食為主,避免食用偏熱或偏寒的食物。受傷發炎的「炎」就是兩個火,如果加上使身體上「火」的烹飪飲食方式,發炎情況則會惡化;「寒主收引」,太過寒涼的食物會影響人體氣血循環,影響身體修復。總之,不要取兩側極端值,不要選很燥熱或很寒涼的食物,飲食以平淡為主。

反面舉例:
❌身體覺得冷冷的,趕快吃點薑母麻油蛋。
❌身體熱,發燒,喉嚨痛,發炎所以要滅火喝冷飲,吃冰淇淋。
❌當季水果最適合,紅龍果剛好又可以補充水分,多吃一點。 


食物選擇減少身體負擔,哪些東西會增加身體負擔?影響腸胃吸收的食物,高油高糖、烤炸辣料理,糯米類製品(端午節的粽子);吃了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像是海鮮、醃製類食物,或是曾經過敏的食物。

增加腸胃負擔會對身體有什麼關係呢?人體在對抗外邪時需要更多能量、資源,也就是氣血,如果身體把氣血移去照顧腸胃、消化食物,身體恢復速度就會變差,不適感更明顯。

人體受傷時,要選擇不會增加身體負擔的食物,食材多以原型食物,料理多以清蒸、水煮為主,少油、少糖、少鹽、少調味。

另外直接刺激咽喉的食物,吃了咳嗽更嚴重的食物,也要避免,調味太重,冷飲,冰冷水果,烤炸辣二度上榜。尤其是辣,有人覺得要配一點辣才得下,這樣會讓喉嚨黏膜持續發炎,咳嗽就不容易好。

反面舉例:
❌生病了要多補充蛋白質,叫一份外帶全家餐來補補身體。
❌我吃東西味道都變淡,加一點辣,比較吃得下。
❌不方便買東西,剛好鄰居有包粽子,端午節多吃兩粒吧。
❌雖然我以前對桃子外皮的毛好像會過敏,這次應該不會吧。


保持良好作息,維持適當活動


如果居住的環境有窗戶,建議打開窗簾,讓陽光灑滿房間,依日光調整身體節律,天亮時身體充滿陽氣,人開始清醒活動,傍晚時隨天色變暗,讓身體逐漸進入休息狀態。

《黃帝內經.素問》的《四氣調神大論》:「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文中提到人養生需順應四時改變生活起居,依日出時間調養生息。

不單是人生活依照日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體許多機能,生理代謝、神經、免疫系統,也會依生理時鐘調節,良好作息有助於身體康復

症狀明顯時減少體力消耗,運動雖然對身體很好,但生病不是挑戰體力的時刻。運動過量會增加心肺的負荷,過度流汗,沒有適時補充水分,可能會造成脫水。疾病對身體是一種挑戰,保留足夠能量以對抗外邪。

症狀緩解時做簡單活動,伸展,運動,促進氣血循環。《黃帝內經.素問》的《宣明五氣篇》說到「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久臥則陽氣不伸而傷氣,久坐則血脈灌輸不暢而傷肉。簡單來說,氣血不通,則身體容易疼痛。

反面舉例:
❌休息時間很長,趁現在把落下的劇追齊。
❌聽說流汗可以排毒,趕快多運動來多流汗。
❌醫師說要多休息,我就儘量躺著。


保持樂觀慈悲、維持心情穩定


如果疫情造成心理上的困擾,可以參考衛福部的疫情心理健康網站,裡面有統整心理健康相關資訊與心理諮詢服務資源。

提出一些病人常遇到的問題,或是我會跟病人分享的重點:

保持樂觀、慈悲:除了注意中重症狀有沒有出現,像是呼吸急促,脫水,劇烈頭痛等中症;呼吸困難,缺氧,皮膚冰冷,昏迷,胸痛等重症。其餘輕症大概是可以忍受的,請對自身病況保持樂觀。對人慈悲包容,不要懷著有人故意染疫或傳染給他人的想法,不要責難他人,對公務人員、醫療人員多一點耐心,對自己家人多一點體諒。

避免過多新聞刺激,減少情緒波動:新聞媒體多以衝突、聳動、負面內容報導,容易造成情緒起伏,心情隨之起舞,心臟跳動,血壓,自律神經都會受影響,干擾健康生活。

與親友保持聯繫:打電話與至親好友,分享目前症狀、病況,心情,計畫等,有助於釐清自己的困難與減輕壓力。

盤點問題與擬訂計畫:病人腦中常煩惱的問題,大多是有無法解決的部分,而這部分多是取決於自身無法控制的因素。建議寫出能解決部分的處理方式;而不能解決的部分,則設想到自己能控制的程度,也要把應對步驟寫出來。當這些想法具體化寫在紙上就會逐步清空腦中煩惱。

認清症狀來源是疾病還是心理:病人有些症狀是壓力造成,有些是疾病造成,如果能讓病人分辨出病因,病情可以快速好轉。從確診生病回到原本生活也是一種挑戰,如果把壓力症狀判斷為後遺症,會使心情受到打擊而加重症狀。

有位確診病人在快篩陰解隔後,依然有胸悶與腸胃問題,經過詢問,確診初期有胸悶及腹瀉,過了三四天已經緩解,但是在七八天又出現胸口緊及胃脹痛。下針內關、印堂後,請病人感受症狀,胸口緊、胃脹痛已經減少;再問病人煩惱,針印堂時,病人已順勢閉上眼,病人說出了回去上班的工作進度落後,面對他人眼光的壓力,說完呼出一口氣,再深呼吸症狀已經消失了。


結論


簡單談了飲食、起居、身心,或許還有很多細節沒有提到,沒提到如何判斷呢?記得!正氣存內,加強身體修復功能,勿長病勢,避免疾病惡化。依照中醫養生準則養病,可以讓身體早日康復。

確診只是疾病剛開始,保持良好習慣,身心安定,共同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