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2/12/25

睜不開眼,針「不開眼」-眼周疤痕針灸分享


   


人受傷後,在修復過程中會產生疤痕組織,雖然疤痕保護了身體,但有時會造成局部組織的沾粘,如果疤痕影響了人體的活動, 可以針對疤痕處理以改善功能,以下分享眼周疤痕治療的個人經驗,處理疤痕有數個考量點。
 

評估疤痕影響


所有的疤痕都值得關注


病人常常不知道疤痕除了影響美觀之外,也會影響功能,也會覺得目前疤痕沾黏是最終結果,沒有更進一步的治療,所以也不會主動跟醫生說。兩位病人中一位是抱怨眼睛打不太開,另一位是經詢問後才覺得兩側感受不一樣,疤痕有異樣感。過去有遇過病人說眼睛容易乾澀或頭部緊繃感,並不單純是眼睛的問題,也有眼周疤痕的影響;也有發現頭部外傷或手術的病人,因為疤痕造成頭皮組織缺乏滑動性,進而影響皺眉或造成頭痛,所以所有的疤痕都值得關注。


疤痕評估


似乎沒有特定的檢查方式,大概會從以下幾個面向考量,靜態觀察、動態觀察、觸診、調整後的反應等。

靜態觀察,先看疤痕的成熟度,疤痕成熟大概以月計算,視每個人與受傷部位不同,表面還很紅,甚至腫脹,不建議立即治療。除顏色外,還可以觀察疤痕是不是有突起或凹陷,周圍的皮膚肌理,周圍毛髮等。

動態觀察,看疤痕對對面部活動的影響,也可以詢問病人的感受,觀察或詢問疤痕影響開眼或閉眼,是整個開闔過程都有,或是只有用力閉眼才出現,觀察兩側眼瞼開闔的速度、幅度,是不是兩眼都能完全閉上,閉上的幅度有沒有相近。

觸診,感受疤痕組織的大小、深度,檢查組織沾黏情形,沾黏是呈現一點,還是一條線,或是一整片,再檢查影響的深度,組織間的滑動性如何。疤痕並不是如想像中只會垂直沾黏,有可能內外層組織平移後再沾黏,同一疤痕對兩側的組織可能是不同的影響,一側會覺得緊繃,另一側是被卡住的感覺。

調整後的反應,用手指或針管、棉枝的末端帶動組織,詢問病人感受,觀察帶動後有沒有影響。先調整沾黏最嚴重或是病人主訴的位置,如果明顯改善,這個位置的沾黏可能要優先處理,如果改善不明顯,調整位置、深度或方向。


疤痕調整方式


疤痕是人體受傷康復的過程,所以不要帶著破壞的想法,雖然有時候沾黏感覺是一條堅硬的條索,也請溫柔的對待疤痕,以調整或協助的意念去處理。


調整張力


行針到沾黏的組織附近,在針下感覺組織強度改變的周遭動針,有時需要等待時間,有時需要用另外一隻手稍稍帶動組織,有時延展拉扯也沒效,反而讓組織靠近才會讓沾黏鬆開。過去曾經寫過一系列文章是如何處理疤痕的,很多概念一樣,但那時會懷著鬆解或是破壞的想法,現在則比較接近調整。


增加滑動性


另一種是增加滑動性,沾黏比較像是片狀,這樣的針會從更外圍的位置下針,走在兩層組織之間,不要想著劃開或是帶著分離的意念,而是增加滑動性,治療效果會比較像是增加局部血流量,也可以在遠處下針,視經絡所過位置下針。


調整後評估


治療完請病人動動看眼睛,感受一下開眼閉眼的感覺,有時立刻反應原本的緊繃不見,但是某處還有;有時要回去幾天後,才會有更明顯的沾黏出現,視病人情況決定治療強度。如果有一天問病人還有沒有不舒服時,當病人回答沒感覺,我都會說「沒感覺就是最好的感覺。」


結論


最重要的還是「所有的疤痕都值得關注」,雖然有些疤痕在現代醫學觀點可能不夠嚴重,不必處理,但是當疤痕造成問題,聚焦在疤痕上,就可以衍生出各種調整治療方式。